寧靜的心跡 (夏)

93. 及時卸下心理包袱


我們理想的生活態度,是應該提起時提起,應該放下時放下。以這樣的心態生活,我們既能承擔生命的各種責任,也不易被生活壓垮。應該提起時提起,代表我們具備體驗生活的勇氣。應該放下時放下,則代表我們輕鬆地邁向未來的智慧。

過去的經驗,是塑造我們現在和未來的重要元素。那些曾經讓情緒波動的經歷,會深深印在我們的大腦中,甚至影響一生。然而,並非所有經驗都是正面的。由恐懼而來的經驗,例如不良習慣或反應模式,會成為我們的心理包袱。這種負面的經驗持續影響我們當下的情緒,進而影響未來的行動。因此,整理經歷就顯得極為重要。只有將自己的經歷視為別人的故事,我們才有可能卸下心理包袱。

一個小故事:一位年輕人背著沉重的包袱,翻山越嶺尋找大師。"師父,我受了很大的挫折和痛苦,活不下去了,請您開導我吧!" 大師問包袱裡有甚麼,年輕人說那是關於所有委屈和悲傷的紀錄。大師二話不說,示意他扛起河邊一隻小木船。年輕人表示太重了,扛不動。大師笑說:"這船能渡我們到對岸,但如果你把它扛在肩上,那肯定受不了。" 年輕人有點意會了。大師繼續說:"過去的委屈和悲傷已經豐富了你的生命,但執著於這些沉重的過去,遲早會將你壓垮。" 年輕人終於領悟:放下心中的包袱,我們就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自在。

以上故事簡單明瞭,所蘊含的道理也顯而易見,就是我們應該像故事中的年輕人那樣,及時卸下心理包袱。然而,要卸下心理包袱並不容易,因為它已經變成我們內心的一部份。我們必須以理智引導自己的情感,讓心理包袱逐漸從內心剝離和轉化,最終將其卸下。

經驗之所以變成包袱,是因為我們拒絕接受它,排斥它,讓它變得沉重。要卸下心理包袱,我們必須設法接受自己的過去。另外,我們必須先接受當下,然後才能接受過去。因此,過著舒適而滿意的生活,是卸下心理包袱的先決條件。我們必須先做好這一步,才能開始回憶並整理經歷。

舉例來說,若我們經歷過一次身體受傷,一直無法接受自己當時的疏忽。為了卸下這份心理包袱,我們可以將過去看成家裡的一塊木地板,將經歷看成一段接一段的木條。我們首先找出一段木條代表當下。實際上,當下已經成為過去。我們接受這段當下,也就是接受自己的第一段過去。接著我們看下一段以及其他木條。當發現痛苦的經驗,我們可以暫停,思考一個問題:沒有這一段過去,也不會有前一段過去,因此不會有這一段當下。為甚麼我們接受這段當下而不接受那些過去?

當我們無法找到拒絕過去的理由,即表示在理智上已經接受了,剩下的只是情感問題。在上面的例子中,也許我們擔心類似過去的情況會再次發生,所以希望記住當時的感受來警醒自己。這是一種需要克服的恐懼。或者我們心中懷有怨恨,想報復當時相關的人,即使那個人是自己。如果是這樣,我們就應該考慮報復的後果,是否會導致失去現在的舒適生活。這種方法有助於將怨恨轉化成恐懼,並簡化我們的感受。當我們意識到怨恨會讓自己失去當下的美好,就更容易放下怨恨。

對於其他例子,例如長期無法擺脫項目失敗陰影的項目經理,也可以採用上述方法來卸下心理負擔。檢視自己的經歷,就是運用理智來輔助情感,並轉化感受的過程。例如,思考過去事情的發生原因,告訴自己當時已經盡力,否則就無法過著現在滿意的生活。這樣,我們就可以將恐懼和怨恨轉化為接受和理解。當我們的情感變得足夠柔和,痛苦的感受便會轉化成感悟,我們明白當下的智慧能夠保護生命、滿足生命的需要。當我們信賴智慧,索取心也會轉變為給予心,進而將恐懼轉化為給予的勇氣。總的來說,心理包袱的內容大多是恐懼。因此,一旦放下恐懼,就表示我們卸下了心理包袱。

卸下心理包袱,代表我們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,心態變得更積極。當意識到過去的自己實際上已不是現在的自己,我們的情緒便不會再被過去的經驗所牽動。從此,我們的情感脫離過去,專注於當下的感受。當不再關注過去的經驗,我們便能將生命時間給予周遭的人和事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並積極規劃未來的生活。


目錄

92. 情感與理智相結合

94. 充份享受人生的旅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