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的心跡 (春)
19. 心甘情願地做事
心甘情願地做事,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,體現了我們對自己的愛。擁有這樣的心態,我們不但精力更充沛,而且在行動中也能體會到真正的喜悅。這種喜悅,甚至超越了成就本身,能夠深植於記憶之中,撫慰心靈,滋養我們的理性與意識。
當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時,就更容易心甘情願地做事,並專注於當下。例如唱歌的時候,如果我們能隨心所欲地唱,想唱的時候就唱,不想唱的時候就停,往往就能沉浸其中,這種自由讓音符的流動變得自然而愉悅。又如行走路,如果我們能覺察到自己該坐、該動,並順著這個覺知走,我們的腳步就會輕盈自如。自由與自主地選擇,讓我們的真我得以顯現,提升行動的質量與意願。
然而,在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被迫採取行動的情況。我們可能會因為擔心健康而強迫自己吞下不喜歡的健康食品,即使我們不確定它是否真的對我們有好處。這種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往往源於恐懼,或渴望被認可,反映出我們缺乏自由。久而久之,我們的身心就會分離,導致情緒混亂,更容易陷入後悔和煩惱,加深內心的不平衡。
如果我們在童年時期受到嚴厲的管教,習慣於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事,那麼長大後我們很可能不再聽從內心的聲音。例如,一個被迫學習鋼琴的孩子將來可能對音樂缺乏熱情,甚至拒絕藝術。因此,修復身心的連接,重建內外的一致性,是自我療癒與成長的重要議題。
要擺脫這種內在分裂的狀態,我們需要回歸真我,檢視自己行為的動機:是出於真正的需要還是欲望?透透過理性分析,我們可以判斷某件事是否值得做,我們是否能夠負擔得起,以及如何做。這樣,我們的行為就不再受喜歡或不喜歡的支配,而是能夠基於意識和判斷做出明智的選擇。
心甘情願地做事,大多來自內在的動力,也就是因為興趣、好奇心或追求成長而自發性投入的力量。例如,喜歡彈鋼琴的人可以沉浸在音樂中數小時,因為這是一個享受、自我對話和練習的過程。這樣的專注不僅能帶來滿足感,還能促進技能的提升與不斷發展。
此外,心甘情願地做事可以讓我們進入心流狀態,一種穩定的情緒流動,讓我們完全沉浸在過程中而忘記時間。這種體驗常常伴隨著愉悅和滿足。例如,一個熱愛烹飪的家庭主婦,在為家人準備每一餐的過程中,不僅感受到了創造的快樂,也體現了關懷和細心。
當我們用意識來引導行為時,就可以用理性來主宰選擇,只做真正對生命有益的事。即使結果不如預期,我們也可以無怨無悔地接受。這種狀態是幸福和成功的根源。
總的來說,心甘情願地做事是內在動機、自主性和心流狀態的綜合體現。如果我們能夠培養這樣的態度和能力,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成功機會,還可以豐富生活品質。只有擺脫習慣和情緒的牽引,用意識和理性來指導自己的行動,才能真正過著自由而充實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