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的心跡 (春)
68. 無需害怕死亡
我們的生命源自虛無,終將回歸虛無。這是自然法則的一部份,也是死亡的本質。大自然以此激勵我們去完成自己的使命,實現自身的價值。因此,我們經常面對危險。然而,我們的自我意識遠超其他生命,因此更加害怕死亡。
所有恐懼都源於對死亡的懼怕。例如,對未知的恐懼來自對危險的畏懼,對失去控制的恐懼來自害怕失去生命。甚至對失去親人的恐懼,也來自對孤單和無法面對現實的懼怕。危險、失去生命或無法面對現實,都意味著死亡。對死亡的恐懼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,但這種恐懼無法讓我們更好地應對現代社會的危機。
在我們的生活中,經常會目睹或遭遇與人員傷亡有關的事故。我們可能經常回想這些經歷,或關注同類事件,這些都反映了我們對死亡的恐懼。死亡是生命終點,是一個神祕且未知的領域,對死亡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。然而,即便無人知曉死亡的真相,我們仍能確定死亡是生命旅程的一部份。只有勇敢地面對死亡,我們才能完整地擁抱生命。此外,恐懼並不能讓我們遠離死亡,有時甚至會起到反效果。因恐懼而失去意識,我們的生命就會變得更加危險。
恐懼不僅反映了我們對環境的意識不足,也是一種消極情緒,將成為我們生活的障礙。例如,如果我們十分畏高,將難以從高處俯瞰,這會引起生活上的種種不便。假如某日發生火警,需要從高層建築通過消防梯下降到地面,對我們來說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如果在非常危急的情況下,需要自己徒手從高處爬下來,由於畏高,我們的逃生之路就會變得極為困難了。
我們應該專注於如何活著,以及如何活得長壽,但恐懼對此毫無幫助。我們可以這樣想:昨天度過了困難和危機,今天還過得很好,所以明天也應該能夠安然地生活,可以放心。盡管意外事故不斷出現,但我們仍在活著。這表明我們不僅有毅力,也得到大自然的祝福。若能從這個角度看待死亡,我們就會有更積極的心態,更少的恐懼。這並非盲目樂觀所帶來的勇氣,而是理性思維所衍生的智慧和力量。
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。生命會衰老,但如果不死,那麼極度衰老對生命就是一種殘酷。所以,死亡是大自然對生命的仁慈。也因為死亡,我們才有解決死亡的使命感,才會尋找一個永恆的歸屬。唯有知道生命的脆弱和侷限,我們才能真正懂得愛護自己和別人,從而連結一起,讓生命更健康和長壽。
另一個可以思考的例子是,有時看到關於飛機失事的新聞,會讓我們對飛行和死亡感到恐懼。但實際上,飛機失事的機率遠低於其他交通工具。若要躲避死亡,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極不安穩,甚至難以入眠。因為大多數人是在床上死去的,如果害怕上床睡覺,我們就無法入眠了。然而,我們害怕飛機而不害怕床,顯示我們對飛行的意識還不夠。
克服恐懼的最有效方法,是提高我們對環境和自身的意識,並時刻關注自己的生命。例如克服畏高,我們不僅需要在情感上克服畏高,更需要觀察具體環境,如所在的高度和安全措施等,準確評估風險。當確定處於安全的地方,我們對高處的恐懼也會減輕。同時,我們還要培養應急能力,預先演練危急情況,以便在危險來臨時更好地保護自己。增強應對環境的信心,我們就能有效克服恐懼。
將生命放在首位,就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危險。每個人終將死去。然而,毫無恐懼平靜地走向死亡,猶如像升上天堂,而被恐懼所糾纏直至死亡,則如同墮入地獄。因此,用意識應對當下就夠了,我們無需害怕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