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的心跡 (春)

35. 辨別需要和欲望


需要和欲望是兩個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。需要是指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必需的事物或行動,而欲望則是指想要擁有的東西或做的事情,但不是必要的。例如食物是我們的需要,而豪華大餐就是欲望。如果無法辨別自己的需要和欲望,我們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滿足欲望,而忽略了需要。

過去由於需要沒有及時被滿足,使我們形成了很多欲望,這些欲望是一種虛假的需要。我們越是想要,就越會變得難以滿足,因而感到空虛。空虛很像一個無底洞,我們每拋下一些東西,就產生一次對空洞的恐懼感,這會迫使我們越拋越多。

這裡有一個小故事:倉鼠譏笑螞蟻:“可憐的螞蟻們,為了屯集這麽一點糧食,你們千辛萬苦地勞動,忙了整整一個夏天。這樣值得嗎?該讓你們看看我的儲備!” 有隻螞蟻回答:“聽著,因為你儲藏的糧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,人類會把你從泥土裡挖出來,掏空你的糧倉,讓你為貪婪行為付出生命的代價。這樣才公平!”

這個故事提醒我們,必須運用理性來辨別需要和欲望。我們的需要種類和數量都不多,滿足後會感覺平靜和喜悅。欲望非常廣泛,不但無法滿足,更會使我們陷入空虛的感覺中,引發損害生命的行為。因此,需要是生命的基礎,而欲望卻是自我的懸崖。

當我們知道,需要能帶來平靜與安寧,欲望卻會帶來焦慮和躁動,那麽,一間小屋、少量食物和衣服,以及一個愛人,我們就心滿意足了。外在的物質,佔有太多必然變成負擔。即使是追求精神上的事情,太多欲望也會讓我們誤入歧途,甚至失去生命。唯一例外的只有意識。意識越多,我們越能滿足自己的需要,減少欲望,而讓身心更加健康。

把追求物質和精神的欲望,轉為真正的求知欲,我們的欲望無底洞才會被填平。求知欲讓我們了解世界,知識讓意識增長,使我們接受世間的一切,心靈變得豐富。當心靈不再空虛,我們的關注點就會回到生命的真實需要上。


目錄

34. 毫不猶疑的接受

36. 了解客觀的生命意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