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的心跡 (春)
37. 接受生命的不確定
人生就像一艘船,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。雖然我們是船長,握著方向盤,看似掌控著方向,但大海永遠不受控制。狂風怒吼,暗流湧動,未來總是籠罩在迷霧之中。這就是生命的不確定,既真實又深刻。
人類的演化就是這種不確定的體現:從海洋到陸地,從荒野到文明。不確定並不是詛咒,而是大自然的禮物。它是科學家的指南針,是藝術家的靈感,引領我們奔向未知的星空。
從小,我們就被教導要訂定計畫、追求目標:高分、名校、穩定的職業、成功的人生。儘管藍圖曾經清晰,但現實往往難以預測。一次考試,一次情緒的起伏,都可能讓我們偏離初衷,陷入迷惘與痛苦。
人們常常害怕不確定,因為它意味著失去控制和風險。我們制訂計劃、購買保險、祈求保護,只是為了尋求那種確定。雖然死亡是生命中唯一確定的事情,但其發生的時間、方式和環境卻是我們無法控制的。結果,我們沉湎於過去,擔憂未來,難以安於當下。
事實上,生活中的不確定是不可避免的。既然我們無法控制一切,為甚麼不選擇接受呢?接受並不意味著忍受或放棄,而是放下對"絕對控制"的執念。這就是勇氣──敢於回答那些看似沒有答案的問題;這也是智慧──在迷霧中找到方向,在風暴中掌舵。
不確定性不僅是生命的特性,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。當面臨災害、疾病等挑戰時,它迫使我們尋找出路,挖掘自己的潛力。即使是一塊沉默的石頭,透過我們的努力,也能成為地基的一部份,支撐起高樓大廈。
早期人類在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生存:食物的取得、氣候變遷、野生動物的威脅,都促使人類思考、發明和聚集。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,都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回應。面對不確定,我們真正學會了做出選擇、承擔責任和堅持不懈。不確定就像一把鑿子,雕刻著人類的命運。
哥倫佈在迷霧中揚帆起航,發現新大陸;阿波羅11號冒險登陸月球,揭開了宇宙新的篇章。不確定是這些旅程的伴侶,也是成功的前奏。每一次挑戰,都會在人類心中播下成長的種子。
量子力學的誕生,是科學家面對微觀不確定的結果,它顛覆了舊的宇宙觀,奠定了現代科技的基礎,並催生了晶片和電腦。不確定就像海風,推動科學的航船駛向遠方。藝術家在空白的畫布前擁抱未知,企業家在變化的市場中抓住機遇,學生在不知道考試結果的情況下努力學習——因為不確定,他們才能夠創造奇蹟。
面對外在的不確定,我們可以透過內在的確定來應對:確定自己的價值觀、信念和方向;專注當下,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。過往的經驗和教訓,也可以轉化為面對挑戰的力量。這些,都是讓我們在暴風雨中保持穩定的錨點。
真正的危機意識,來自冷靜地接受不確定。這意味著我們不再追求虛假的安全感,而是坦然面對挑戰,守護好自己的生命,主動創造自己的未來。我們關注的時間和空間越小,獲得的確定性就越高。這就是我們與不確定共舞的方式,以及享受當下的能力。探索事物發展規律,就是把未知轉化為意識的智慧。
當計畫遭遇阻礙時,我們需要像水一樣靈活地調整;當失敗來臨時,則應把它看作是一次起航的嘗試。透過練習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和心跳、分享恐懼並與別人連結,我們可以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點燃希望的燈塔,增強到達目的地的信心。
生命的美妙之處在於,它在不確定中將未知與意識交織在一起。人生就像一場即興演奏,沒有固定的樂譜,卻因每一個出其不意的音符而動人。因此,當我們願意接受不確定,才真正開始生活──活在現實中,而不是幻想中。
在不確定中理解存在的意義,就是獲得最深的確定。不確定與確定本質上是一樣的,都是宇宙機率法則的體現。因此,只有放下對絕對控制的執念,幸福才會悄悄降臨。透過擺脫對不確定的恐懼,我們才能成為自由的存在,登上宇宙意識之船,飛越無限的可能性,穿梭在不確定與確定之間。